起立,公民
谌洪果
【作者按】目前南周事件已经尘埃落定,本文系我的事后总结,温和理性,言说对象是记者同仁和广大公民,正如文中所言:让我们“以诚挚的爱心去寻求共同建设一个多元而又富有活力的和谐盛世”。希望新浪编辑高抬贵手,多谢!
《南方周末》新年特刊献词被撤改事件,随着 1月10日新一期报纸的正常出刊,基本已经尘埃落定。南周人的抗争取得一定成效,但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事件的解决,终究回归传统维稳模式下“弹压加安抚”的惯常之策。如果不出意外,南周报人此次破釜沉舟得来的道义及话语优势,将为不久之后官方宣布的某些既有台阶、又有面子的处理结果所取代。那时南周同仁即便可以再发布声明,也已丧失了最佳的主动权和时机。本来是抗争者展现公民姿态、践行公民权利的大好机会,看来落空不少。
对于这一结局,我并不意外;我感到遗憾的,是南周人在抗争过程中有些隐晦不明、犹豫不定的应对与做法。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守护底线之战。一方面,抗争者必须冷峻承认、顺从甚至理解现行的新闻审查体制,但另一方面,抗争者也必须明确反对肆意践踏伦理底线、完全无视职业尊严的做法。对于有良知的人而言,这本就是退无可退之事。只要他不愿卑贱屈辱,放弃一切操守,那么他就只能在以下两者中进行抉择:要么不再同流合污,彻底离开这一行当;要么就像韦伯所言,投身于这个愚陋不堪、根本不值得为之献身的世界,听命召唤,不离不弃,进行长期坚韧的抗争。
南周人选择了后者,绝地抗衡。这令我由衷敬佩。无论有什么争议,我始终认为,自由乃人的共同渴求,不分体制内外。很多时候,体制中人的抗争,由于受到的束缚更多,需要考虑的责任也更多,反而更加难能可贵,不似站在体制外的抗争,可以甩开膀子,无所挂碍,或者打一枪换个地方。当然,各有各的难处,体制外抗争整体上风险代价更大,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个问题不是我讨论的重点。这里我只想表明许多观察者都已提及的一个判断:南周人以体制内从业者身份进行的此番抗争,最直接的意义,就是他们勇敢公开媒体言论管制的一些内幕,让众人看见。
不过,除此之外,以及除了抗争者可能想实现的一些目标外(不管达成与否),这一事件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值得揭示。事实上,从1月3日开始声援起,我就不断重申自己之前为读书会抗争时确立的“心中有阳光,对外无幻想”的准则。人性的真相和政治的现实,是我们所有行动和理想的出发点。在目前状况下,媒体人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抗争,不仅不能改变党宣部门管控新闻的格局,甚至反而可能使官方变得更加警惕,控制手段更加老道;轰轰烈烈的抗争之后,即便不会遭遇秋后算账,但以后被穿小鞋、借机刁难的事,仍然会随时发生。然而,不必为此沮丧。这又能怎样呢?能意味着抗争没有价值吗?绝非如此。抗争的意义不仅于此。相反,总是幻想抗争一定要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何尝不是凌空蹈虚的幼稚?何尝不是缺乏妥协与尊重精神的专制?更要命的是,当最终的结果一次次打碎你的幻想,你会变得绝望冷漠,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会和他们一样。所以,只有抛弃任何多余的外在幻觉,直面残酷的真实,你才能向死而生,找到抗争的内在依托;才能做到“心中有阳光”,重塑自己的人格和公民身份。
不首先改变自己,就不能改变社会,而且改变自己比改变社会要重要得多。这是我对中国几千年来多难而不兴邦的历史最为痛彻的感悟和体验。仅仅屈辱而顽强地活着是不够的,仅仅为了一份报纸、一个职业的生存而忘记其存在的使命也是不行的。我们总得从苦难重担中明白些为什么而活、以什么样的方式而活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告别过去。
是的,前进的道路很艰难,很坎坷,会饱受挫折与煎熬,甚至付出惨痛代价也毫无寸进之功,但一个日趋明显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尽管政治强权对于自由权利的管控从来没有放松,管控的手段越来越杂多,管控的力度越来越严厉,但整体而言,其手段施展的空间日益局促,其打压的实际效果不断减弱。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公民在成长,据以抗衡的社会力量也在加强。就像这次南周事件所显现的那样,试图以“境外敌对势力”、“小心被人利用”等泛政治化、污名化的阴谋手法来对抗争者和声援者进行上纲上线的恐吓压制,不仅荒诞、无理和无力,而且会引发更多的义愤和嘲讽。在这种形势下,更容易凸显某些操权者以私利绑架公器、以权力扭曲真相、以愚昧对抗良知、以蛮横激化矛盾的困境。
但我不关心他们的那一套做法,也没有兴趣玩味那耗尽一代代人心力的政治权谋。这既是不能,也是不为。告别意味着拒绝,永远不要尝试同魔鬼做交易;反对并不是敌对,全新的世界要有全新的规则。这是我最想忠告南周同仁、忠告所有抗争者,尤其是告诫我自己的话,也是我写这篇文字的初衷。要让无力者有力,就得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管政治态势如何复杂晦暗,每个公民都只需扎根于自身作为独立自由个体的成长过程,脚踏实地于抗争本身的历史意义,使之成为建设公民社会,实现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一个个典范事件,为了永恒而活在当下。抗争不是手段,抗争本身就在表明你是以怎样的姿态而存在。争取的过程最重要,自由和一批人的站起来最重要,公民社会生态的建立最重要。既然我们本就不是也不愿做魔鬼,那就不如保持自己的简单、率真和诚恳,保持这些最为重要的公民品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为南周人的抗争过程而可惜。既然已经打破沉默,那就坚持言说;既然已经站立起来,那就继续挺立;既然已经公开正当地反对,那就别再瞻前顾后地屈从;更重要的是,既然声援者已经和你们在一起,那么你们就该一直和他们在一起。这是抗争者最基本的责任伦理,要做到并不难,至少不会比你们从决定抗争的那一刻起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更难。这样的抗争姿态力图让抗争者的每一步决策和行动都有所交代,都公开透明。这种抗争姿态的立足点始终在于:最大限度地尊重对方,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可以合作,可以妥协,可以接纳对方释放出来的善意,但就是不能放弃底线,不能牺牲原则。我们的做法标志着我们的活法。如果说整个抗争过程中能有什么策略,那策略就是理性、平和、真诚、阳光,那策略就是没有什么不能公开的东西,因为它是独立而有尊严的公民在公共空间里采取的负责的公共行动。
权利和自由的争取,需要艰难的付出和极大的韧性,需要冷静克制,防止情绪愤怒,但更需要警惕的,是那种时时可能支配抗争者选择的工具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思维。大多数情况下,放弃原则而取得的结果,和不放弃原则而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有时甚至更糟。即便无原则的交易会换来一定的结果,也是失大于得,那已完全扭曲了抗争的本意。作为抗争的公民行动,归根到底是在比拼一种文明和价值观,而历史上真正的胜利,都是某种原则的胜利。这些原则不复杂,甚至很幼稚,但它们明确、纯粹而有力,代表着人性的希望。所以我强调抗争的过程比结果重要,我重视在诡诈阴暗的权术之外,如何确立明白晓畅的游戏规则,把以利诱和敌对为基础的肮脏政治,变为以爱和正义为基础的美好政治。
起立,公民!这就意味着,公民行动无小事,每一步脚印都无比珍贵,值得公布和记录。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思考者,我们要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在捍卫权利、自由和尊严的每一次努力中,坚定地“留下你的名字”。我们要抗衡的,不只是具体的邪恶与不公,更是要抗衡那历史洪流和宏大政治对人类个体生命的遗忘和抹杀。抗争既然凸显了生命的形态,记下这些事件,记下事件中的人物和言行,就等于穿透尘封的历史,打破冷漠的政治。抗争者有责任记下这一切,包括权力的蛮横与无知、傲慢与脆弱,包括抗争者的勇气、清醒、坚持、担当,包括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挣扎、软弱、迷茫、恐惧,包括他们之间的分歧,他们犯下的错误,包括他们的挫折与希望,泪水与欢笑。一切的一切,抗争者都看在眼里,都感同身受,并铭刻在心灵的深处。把它们记下来,你会看到自由作为一种身体实践的真谛。是的,自由不需要多么高深的道理,但一定需要你去行动、去争取、去付出,权利和尊严也是一样;把它们记下来,你会看到生命成长的轨迹,从中不断绽放着真切、动感和温情,就像纯真的诗人威廉•布莱克所赞美的那样:“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是的,他赞美的就是我们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由的精灵。
起立,公民!这就意味着,坚信道义的力量,并使自己也成为道义的一个部分。作为曾经的底线抗争者,我深知各种道义的声援和支持,对于身处漩涡中心艰难坚守的当事人来说,是多么巨大的激励和安慰。尽管我清楚说过,任何道义在蛮横的强权面前,都可能不堪一击,但我的意思仅仅在于,抗争者要充分做好以孤独者的姿态进行抗争的准备,独自承担行动的责任及其后果。是的,这个世界需要公民的自治与合作,需要大家在冬夜里抱团取暖,但抗争者的所作所为必须贯彻堂堂正正的原则,他要知道不能绑架任何人,不能以任何人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或工具。不过,他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矫情地拒绝那些声援者的呼吁和行动,这既是因为人间正道与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息息相关,也是因为那些声援者自身同样是以独立成熟负责的公民姿态在做出抉择。然而,抗争者不仅有必要做到尊重对立的一方,更是必须时刻牢记和尊重那些关爱着你们的人。这就要求抗争者必须就自己的诉求、方式、原则、妥协的过程、抗争的结果等等适时地向公众作出交代,尽量不让声援者付出比当事者更大的代价。即便因为诉求的不同而导致声援者背离抗争者初衷,付出额外的代价,但只要抗争者已经清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作出了负责的提醒,也就无可厚非。所以,抗争过程中公开的交心、交流和交代,不仅是一种感恩,也是一种责任——对声援者负责,更是对所追求的事业负责。是的,全新的社会、全新的公民、全新的行动,需要有全新的游戏规则和全新的责任伦理。
起立,公民!这就意味着,世界会怎样因我们的行动而改变。每个事件和每个个体,都有谱写历史的可能,或者更确切地说,都已经谱写了历史。反对不是敌对,而是以诚挚的爱心去寻求共同建设一个多元而又富有活力的和谐盛世。不是说“你不在,对我很重要”,而是说,我在你的身旁,以不卑不亢的姿态站立,对我很重要,对你也很重要。所有为底线、良知、自由和尊严抗争的公民,只要站起来,就没有失败。当他勇敢行动时,就已拥有一个别人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世界。不要期待改变别人,但可以期待改变自己。每个人以自己的努力,开拓不同的可能,让许多人原以为仅仅是一维的世界,成为仅仅是世界的一维。这就是抗争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胜利。而这次南周事件中最令人欣慰的,就是我们看到了众多这样的新公民的站立。他们本着最朴素的良知和正义感,对践踏自由底线的过分行为,自发地表达个体化的声援和抗议。他们不仅坚定地为原则而斗争,并且坚定地守护着斗争的原则。他们怀着爱意、诚意和善意,做事坦荡、理性而光明,所以不会再有莫名放大的恐惧,也不会去作无情无谓的牺牲。无论作为过程,还是结果,他们都无比珍惜个体生命的荣耀和幸福。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一群站起来的公民。
然而,怀着历史深处的忧虑,我虽并不担心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壮大,但我必须指出,它的发育真的还很脆弱,很容易受伤,它既容易被权力所压制,又容易被激情所裹挟。因此我想说,不仅人与人之间不是手段目的的关系,而且在代与代之间,一代人也不应成为另一代人的炮灰或代价。一方面,历史,不能如此悲壮。我们为了创造美好未来而活,我们也要在当下活过美好一生。另一方面,时机不为人准备,人却要为时机而准备。认识你自己,学会成为公民,始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课。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还得更有耐心一些,还得善加呵护这个筚路蓝缕来之不易的公民社会。
谨以这篇文章,作为我这段时间观察南周事件的一份公民心事的记录。它的思考,接续着我的那篇《留下你的名字——读书会事件最后告白》。对我自己成长为公民而言,它们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字。祝福《南方周末》这份我珍爱的报纸越办越好。且让我们共同呼唤:起立,公民!为时代留下坚实的印记,为历史发出强劲的声音。
2014-09-12
来源:微信